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所说的那样:“Covid and climate have brought us to a threshold.”全球变暖与新冠疫情一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制约碳排放是关键,全世界正号召碳减排行动,与其说这是场拯救地球的行动,倒不如说是人类自救行动。


受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全球变暖依旧呈上升趋势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显示1,在持续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下,2011-2020年是温度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十年,其中2016年、2019年和2020年气温位列前三。2020年的全球平均气温约为14.9℃,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水平高出了1.2(±0.1)℃。从这可以看出,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暂缓与拉尼娜事件均未能削弱全球变暖的趋势。


图1 与工业化前(1850-1900)相比的全球年平均温差



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室气体的排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2020排放差距报告(Emissions Gap Report 2020)2表明,尽管与2019年相比,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仍持续上升,且新冠疫情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甲烷等(图2),因此,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控制碳排放。

 


图2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组成


控制碳排放计划,易受政策变化影响


对于碳减排行动的支持,现阶段离不开政府倡议与政策制定。但,保证政策计划如期推进似乎并不容易。例如,美国于2016年4月22日在奥巴马政府期间签署了《巴黎协定》。2017年6月,再次提出“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口号的特朗普政府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3。同年,其宣布将废除清洁能源计划(Clean Power Plan),并以平价能源计划取而代之。此举意在通过增加化石燃料的消耗,以取消环境政策对企业造成负担,并增加就业率。2021年,拜登政府承诺,美国将重返巴黎协议,并提出2035年实现电力脱碳,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为实现“35/50”,拜登政府计划拿出2万亿美元用于气候计划。


联合国发布的Emissions Gap Report 2020中谈到,如果美国按照拜登政府气候计划的建议,采纳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那么,会促使原预测的本世纪末的全球升温值下降约0.6°C-0.7°C。美国作为人均碳排放量第一的国家,与全球开展碳减排工作十分密切,但其政策的不稳定性易造成减排工作开展困难。


碳市场价格该如何定夺,是否会引发另一场贸易战?


不少经济学家谈到,碳中和的本质是金融属性。全球范围内,对碳进行定价的国家约30个,世界银行于2015年成立碳定价领导联盟意在呼吁建立全球碳市场。随着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碳排放以及碳排放权的日益稀缺,碳价格日后将呈上涨趋势。据碳价格高级别委员会估计,若想以高成本效益方式减少碳排放,碳价在2020年前至少需达到40–80 美元/tCO2,2030 年前达到50–100美元/吨。国际能源署表明,为达成《巴黎协定》目标,碳价需设立在每吨75美元到每吨100美元之间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目前全球平碳价格仅为2美元/吨6。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0》来看,每吨碳价格的中位数在15美元7。


由于每个国家碳价格不一,为保持本国工业竞争力,欧盟对未制定碳税的国家实施碳边界调整政策(Border Carbon Adjustment),目的在于保护被要求碳减排企业的欧洲企业免受碳倾销的影响。但此与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的不一致,导致该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并不顺利8。同时也存在破坏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关系的可能性,例如易使贸易伙伴退出《巴黎协定》。2020年5月23日出版的经济学人简报谈到9,“使用经合组织关于国际贸易中碳排放的数据进行的粗略计算,假设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为100亿欧元,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为30亿欧元,对所有进入欧洲的商品征收每吨30欧元的碳边界调整费用,那么相当于分别2.8%和1.2%的关税。若从印度进口的价格为20亿欧元,相当于5.1%的关税。在这三种情况下,这大致相当于将现有平均关税提高一倍。”


碳价格提升,有助于国家产业能源结构转型,促进碳减排,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会限制其经济发展。因此,各国为保护自己利益或使碳定价全球化难上加难。 


跨国企业碳足迹转移,是否加重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任务


据卫报2019年发布的报道称10,1965年以来全球1/3的碳排放仅由20家公司贡献,这些公司多为跨国企业。跨国企业通过投资与贸易或将碳转移,即一个国家通过跨境投资将国内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来减少其领土碳排放。由于发展中国家土地、人力等成本廉价的原因,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进行投资,发展中国家的碳足迹正急剧增加11。全球多名研究学者表明12,发达国家中的跨国企业正将CO2排放转移给了发展中国家。



若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仅仅减少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牢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温室气体会随着大气迁移而进行扩散。跨国公司需要了解自己的碳排放足迹,对其国内外资公司以及供应链进行碳排放管理,这不仅可以帮助不善于应对碳排放要求的关联企业解决可持续性管理问题,还可以传递给投资者与消费者正面信息,以降低声誉和投资风险并提高投资者与消费者的信赖度。

 


注:每个国家或地区的颜色代表来自该国家或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股票产生的CO2排放总量。箭头表示通过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进行的碳转移。箭头的宽度表示碳流量。

图3 2005年、2011年、201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碳转移关系(来源:Zhang et al,2020)


面对碳减排,各方需协调共进


受新冠病毒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出现暂缓,各国政府正全面进行经济复苏,为此,实现经济低碳转型的契机已出现,各国可以制定更加环保的复苏计划,创造更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变革。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呼吁各国政府以2019冠状病毒病的复苏为契机,创建更可持续、更具韧性和更具包容性的社会13。为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强调,各国政府可以在经济复苏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国家自主贡献和长期减排战略。


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排名前六的国家依次是中国、美国、欧盟与英国、印度、俄罗斯、日本,人均排放量前六的国家依次是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欧盟、印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国的减排承诺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这些国家均已作出碳减排的承诺。


图4 排名前六的排放国的绝对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包括土地利用变化排放量)与人均排放量


虽说现阶段各国目标依旧使全球温度升高。但全球超过110多个国家承诺日后实现碳中和14,全球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航运行业的转型等最新趋势预示着一切将向好发展。


无论是实现碳中和、解决全球气候变暖,还是采取碳定价、能源结构升级的方式促使碳减排,皆需全球各国协作,在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发力、互帮互助。气候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着一致的目标与不同的责任。受新冠疫情与经济衰退双重影响,碳减排工作推进将会面临更多困难,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减排压力会更大。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更多的金钱与技术援助支持。


为促进《巴黎协定》目标的达成,联合国“2030年议程”倡议共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进多边合作,共建气候环境治理新格局。在实践过程中,可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建立综合、协调、高效的全球治理体系,打造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平台,实现各方广泛参与的全球治理新局面。



资料参考

1.2020年为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三个年份之一:https://public.wmo.int/zh-hans/media/%E6%96%B0%E9%97%BB%E9%80%9A%E7%A8%BF/2020%E5%B9%B4%E4%B8%BA%E6%9C%89%E8%AE%B0%E5%BD%95%E4%BB%A5%E6%9D%A5%E6%9C%80%E6%9A%96%E7%9A%84%E4%B8%89%E4%B8%AA%E5%B9%B4%E4%BB%BD%E4%B9%8B%E4%B8%80

2.联合国环境署,排放差距报告2020:https://www.unenvironment.org/emissions-gap-report-2020

3.维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limate_change_in_the_United_States#cite_note-NYT-20151105-10

4. CPLC,高级别碳价委员会报告

5.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19

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污染定价,金融 & 发展,56(4),2019 .12

7.世界银行,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2020

8.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边界调整:调和 WTO 规则和处理碳泄露的能力,气候政策,11(5),2011.09,1211-1225。

9.The world urgently needs to expand its use of carbon prices,https://www.economist.com/briefing/2020/05/23/the-world-urgently-needs-to-expand-its-use-of-carbon-prices

10.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top 20 global polluters,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19/oct/09/what-we-know-top-20-global-polluters

11.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2019

12.Davis, S. J., Peters, G. P. & Caldeira, K. The supply chain of CO2 emission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8, 18554–18559 (2011).

Peters, G. P., Minx, J. C., Weber, C. L. & Edenhofer, O. Growth in emission transfers via international trade from 1990 to 2008.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8, 8903–8908 (2011).

Zhang, Z., Guan, D., Wang, R. et al.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supply chain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Nat. Clim. Chang. 10, 1096–1101 (2020).

López, LA., Cadarso, MÁ., Zafrilla, J. et al.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U.S. multinationals’ foreign affiliates. Nat Commun 10, 1672 (2019).

13.气候变化和疫情:联合国敦促各国“重建更美好的家园”,https://www.un.org/es/node/70788

14.奔向零碳:为什么“净零排放”对世界至关重要?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0/12/1072642






内容来源:绿色江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