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九年八月三十日,在经历了三个月短暂的实习生涯后,我从绿色江南满载而归地“毕业”了。
不知不觉间,时间已过去近两年。细细回想,当初去绿色江南实习,并非存在于自己的计划之中,三个月的实习,当真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意外之旅。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跨学科攻读社会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这种完全独立自主的决定,说实话,在我从小到大的学习生涯中是为数不多的一次,我很珍惜且感恩这份自我选择的权利。
于是,我欣喜地期待着硕士三年的学习生活,期待着在未来三年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脚步,期待着探索到自我的心之所向……对于未知的一切,我都期待并渴盼着。
但与此同时,对于自己能否很好地适应未来三年的学习生活,坦白说,我一点儿也不确定。我跨专业读的方向是环境社会学,什么是环境社会学?社会学跟环境能有什么关系?那段时间,太多的疑惑和苦恼困扰着自己,我苦于无从下手去认识所谓的环境与社会……
2019年的春天,偶然间,我看到了绿色江南招收实习生的信息,当时的我兴奋极了。回想起来,最初还是我的导师把微信公众号推与我,这才有机会了解到这样一个有态度又有行动的环保组织。不久后,我便把想要去实习的想法告知了导师,得知我要去绿色江南实习,导师自然是极力赞同的,并叮嘱我要认真观察、学习,透过社会组织认识真正的“社会”。就这样,我于2019年6月3日正式成为了绿色江南的实习生。
回想入职的第一天,一切都还历历在目,那种感觉既温馨又亲切。
走进办公室,在一进门的地方,摆放着一个被精心布置过的黑板展架,上面写着“欢迎郭雪萍入职绿色江南”,我顿了许久,想来这是我数次实习经历当中不曾有过的“礼遇”。
办公室里面安放着各种大大小小的绿植,让整个办公氛围看起来活跃而不失温馨。每个人的办公桌上都摆放着属于自己的“名牌”,这些“名牌”全部是用粉红色的纸张折出来的,简易而又环保,上面清楚地印着每个人的名字……
于我而言,这些细节是惊喜且意外的。想来人就是这样,往往越是那些出其不意的小惊喜,越能带给你感动与温暖,让你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瞬间拥有安全感。我想这对于任何一个实习生或职场“小新”而言,都是极为难得的吧。
在随后的工作当中,机构的每一位伙伴都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帮助。记得在初期,刚接触到线上的污染源监督工作时,自己时常会因为细心不足,使得问题接连不断地出现,给负责统计工作的伙伴添了很多麻烦。但另我至今依旧感动的是,她并没有因此而责备我什么,而是帮助我一遍又一遍地检查、核对,直到数据完全准确,才又迅速投入到下一项工作任务。她的严谨与细心让我由衷地敬佩,也让我深切明白,有些东西当真是需要用一生去追求并努力做好的。
在绿色江南,最享受的还是每次开周会或月会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在集体会议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一起为机构的成长出谋划策。伙伴之间不仅彼此看见,还能彼此听见,相互倾听认可的声音,也倾听质疑或反对的声音。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组织身份已然不那么重要,换言之,不管你是实习生还是正式的机构成员,只要你有好的意见或建议,它都被尊重并鼓励着。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过程,让我收获颇丰,也是透过这一次又一次的交流,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绿色江南作为一家环保组织,其背后行动改变未来的理念与价值观。
在之后的日子里,从污染源在线监督到线下环保调研,从内部环境传播到外部环保宣讲……我几乎参与了机构运作过程中的所有环节,每一次的参与都让我感觉离“社会”好像又近了一步。
尤其在外出调研时,时常能够看到那些困于环境污染的普通民众,他们急迫地想要摆脱现有困境,却又苦于无策。面对现实,一切显得那么的苍白与无力。我这才明白方老师时常挂在嘴边的那两句话,“社会组织就是要解决社会问题”“我们希望用更多的善意去催生善意”。
直到离开绿色江南很久后,我依然能够清晰地记得这些话。这些经历也让我对于周遭的人和事有了更为共情的感知,更让我明白,很多时候,坚持做一件事的原因或许很简单,就是真的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我想,成长的魅力,或许就在于经历痛楚或感同身受之后的不断接受和改变。三个月的实习,我参与见证了绿色江南推动中国环境治理的那份努力,更加清楚了社会组织成长的那份艰难,但也真实看到了其行动改变未来的信念和决心。
从书斋到田野,我常感恩这段实习带给我的种种体验,让我对硕士阶段的专业学习有了更为真切而深刻的体悟。对于绿色江南,我想说,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善意,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理解你。于我而言,这是一段治愈系的时光,经历了便在心底永远地留下了。
内容来源:绿色江南微信公众号